文章正文
读《高山下的花环》后感
作者:    发布于:2021-02-16 14:12:21    文字:【】【】【

其实距离上一次认真写东西大概可能已经很多年了,而今天要写一点读后感大概就要从记忆之中寻找了

那一天,被小伙伴放了鸽子的我,在家里百无聊赖的乱翻,想找出一些能够让我提起兴趣,打发这无聊时间。

于是,我从父亲的旧书箱里翻出了这一本《高山下的花环》。

书的内容从一段记者对一位边防战士赵蒙生的采访作为引子,用一张退款单,引出了后面的一系列故事。

故事的开始以赵蒙生的视角来描述,讲述了一个想靠着关系参军的“官二代”和基层战士们的一些价值观、信仰之间的冲突来增加戏剧性,从赵蒙生与连长梁三喜的各种观念的冲突来深化这两个角色尖锐的对立。从城里来的,只想混资历的“官二代”赵蒙生以及朴实无华,一副老好人面孔的基层干部梁三喜,他们之间,从很小的一个丢掉没吃完的剩馒头的“馒头事件”开始逐步显露出来,冲突中,梁三喜一直表现得容忍,而身为主角的赵蒙生,却一反“军营小说”的套路,成了反面的教材。但是也能看的出来,梁三喜的一些东西,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赵蒙生。

故事的高潮,是在部队接到作战命令的前一晚爆发的。部队接到了从上面来的作战命令,准备出发南下作战。而身为“官二代”的赵蒙生凭借着神通广大的背景,在命令下来的前一刻,拿到了调往其他地方的调令。这使得一向对赵蒙生十分容忍的梁三喜爆发了,两人的地位似乎换个调,一向容忍的梁三喜咆哮着怒喝,而这次,换成了赵蒙生默默地承受着。最后,我们的主角赵蒙生终于还是没有拿上调令离开,而是跟随着部队出发,加入了作战的任务。

战斗是残酷的,很多战士牺牲在了战斗中,连长梁三喜更是倒在了战斗胜利后敌人的偷袭之中,临死前,梁三喜把自己一张染血的欠条,交付给了赵蒙生。后面,赵蒙生跟着这张欠条为线索,知道了梁三喜一直以来都资助者家乡的人们,更知道了梁三喜的母亲是自己的养母。在经过战争洗礼后的赵蒙生从此,每个月都会给梁三喜母亲寄去工资,也把梁三喜的欠条都还上了,但是梁母最后还是靠着抚恤金和自己的劳作,把梁三喜欠下的钱还了,并且把赵蒙生打过去的钱,都退还了回来。这不是梁母对赵蒙生的无法宽恕,而是一个母亲对自己孩子最后的一股执念。

其实这本书在我记忆里已经比较模糊了,因为已经过去了那么多年,很多细节,都记得不太清了。但是前段时间,我看到了电视里,我国庆祝抗美援朝胜利七十周年,专机接回抗美援朝英雄们骸骨回家的时候,不知为什么,我忽然想起了曾经看过的这本书。“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个问题的答案毋庸置疑。是那些为了今天能抬着头、安稳生活的我们而埋骨他乡的那群人。今年是多灾多难的一年,年初的疫情影响一直还未完全过去,也我想起了多年以前,温总理在汶川地震时候说过得到一句话“多难兴邦”。诚然,这是困难、痛苦的一年,但同样,也是我们振兴、崛起的一年。作为一位医护人员,我很荣幸能够为这一年里成为国家一颗小小的螺丝钉,用我们这些千千万万的螺丝钉,让国家前进的脚步永不停歇。(手术室 巴丽芳)